GroBoost

过去十年,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。未来十年,企业服务市场将迎来井喷式发展,而TO B品牌营销注定是出海企业必须要的一场硬仗。

TO B品牌营销四种种新途径:降低客户认知成本、渠道力求精准、生态链联合营销,提升供应链效率。

GroBoost专注企业海外品牌增长,希望能为企业在认知上打开一扇窗,提升企业品牌海外影响力和盈利能力。

降低客户认知成本 

企业B端业务的品牌营销,最难的环节莫过于传播沟通了。一个是大众对面向企业的产品都比较陌生,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接触过,另一个是TO B业务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,尤其是各种晦涩难懂的术语和英语单词,非专业人士看了往往会一头雾水。业务“专”、“深”、“小众”,是很多垂类TO B品牌营销的显性特征,但并不是说,营销团队对此束手无策。关键仍在于降低客户不同决策者的认知成本。

TO B客户决策人多、流程长,针对客户组织群体中的不同决策者,仅靠一套话术、单个渠道是远远不够的。像浪潮企业级存储这类TO B业务,他们的最终目标用户是IT部门的硬件工程师,这一点没错,但在销售环节,采购与老板也一样有话语权。在品牌营销上,浪潮可以借鉴IBM和阿里云的市场营销策略,即渠道去中心化,针对不同的决策角色推出不同的营销策略。比如针对IT经理,可在掘金、CSDN等IT类媒体上入驻,定期产出偏技术向的内容。而针对CEO,他们更最看中的绝不是枯燥的强技术相关话题,而是你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,是不是可以“降本增效”、“精益管理”等,通过闭门会、白皮书、直播、社群等形式,都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。针对采购,阿里云的方式是用采购看得懂的语言去传播,即TO C社媒营销。在FB、ins、Youtube等主流社媒平台,随处可见阿里云的软文及信息流广告。

总之,降低客户不同决策者的认知成本,是触达客户最有效的一种途径。针对不同决策者,传递好“我是谁”、“我服务的客户有哪些”、“我能给你带来哪些价值”这三个关键问题,能让客户在后续相似场景中首先想起你。

渠道力求精准 

TO B品牌营销中的渠道该如何挑选。究竟哪些渠道和资源是企业真正适合、且能精准覆盖到目标受众的 ?

TO C企业在做品牌营销时,企业老板常常抱怨“有一半预算是浪费的,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”。对于TO B而言,这个问题也依然存在,如何最大限度规避?

企业主之所以产生焦虑,还是在于品牌营销团队无法找到适配自己企业的精准渠道。我想分享一个多年来做TO B营销的认知,即“曝光量高的头部渠道≠精准触达≠效果好”,认识到这一点,能少走很多弯路。评判品牌营销的效果好与不好,不能光看ROI,还要看潜客是否有转发互动、媒体跟进报道及全网是否发酵,以及企业产品/服务反馈、竞争对手反应等综合情况。这些,都是精准营销的评判维度。

渠道是品牌营销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点,尤其对于想要做行业渗透、垂直市场渗透的TO B企业来说,寻找到正确、价格适中的渠道资源尤为关键。借助精准的搜索引擎渠道精准获客,在社交媒体的帮助下,通过持续的互动和用户建立情感的链接,潜移默化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极为重要。

生态链联合营销 

品牌联合营销、跨界营销的威力大家都很清楚,但生态链联合营销,却并未受到大多数TO B企业的重视。所谓生态链联合营销,是指邀请生态合作伙伴们一起做品牌营销,与上下游抱团形成闭环。

生态链联合营销的参与者,包括客户,供应商、经销商,同行的非竞品企业。TO C行业中较擅长做生态链联合营销每逢节假日,它们擅长联合入驻平台的中小商家、国内外品牌一起联手搞事情,制造一个又一个嗨点

TO B行业,线下峰会上,企业会邀请公司高层、行业解决方案工程师、合作伙伴代表集中向潜客讲解展现产品卖点,同时邀请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官媒、垂媒、行业大咖一同参与讨论、扩散传播。这种形式,能有效增加品牌认知,快速与潜客建立信任。而在线上,整合好社媒,生态链联合营销也一样可以达到营销效果。

TO B企业做生态链联合营销,可以从三个维度着手。

一是依据客户的领域而划分 从细分场景入手,如金融、医院、学校、科研单位等行业,定向邀请客户或潜客开展营销,向他们提供行业解决方案;

二是依据资源而划分 寻找到能与自身形成资源互补的上下游,通过1+1>2达到品牌力叠加效应;

三是B+C跨界 大开脑洞的颠覆式的跨界,是解决TO B企业短期内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
提升供应链效率

跨境B2B主要是一场供应链数字化全球化变革的机会,不再是信息推广传播方式变革的红利主导不管是To B还是To C,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优势,不是低成本,而是解决顾客痛点的能力,即通过数字化手段捕捉顾客的新痛点,开发并迭代产品,再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顾客面前,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。

从用户的需求出发,数字化赋能,提升用户的交付体验尤其重要。从数字化经营的角度来说,商家最重要的四件事情是:

第一,商家的订单是不是数字化获取;

第二,商家的资金是不是被数字化的流转和赋能;

第三,商家的货物能不能被数字化履约;

第四,商家的客户资产和财务管理能不能形成数字化的服务。

搭建跨境B2B高效供应链的同时,应从采购方视角看问题。企业级采购有四大类需求:

第一,建立一站式的供应链,以满足降本的需求。从供应链上,要把库存周转率大幅度提升,不像原来“一年采购两次,一次管半年”,现在是一个礼拜采购一次,因为平台能够提供稳定的一站式供应链。这样就提高了客户的库存周转率,把成本降了下来。

第二,建立小批量供应链,以满足提效的需求。企业级采购里,可能20%的采购花了80%的时间,80%的主材很好谈,但还有20%长尾品类,要花很多时间去寻源、找供应商——这恰恰是跨境B2B很好的机会。而且,小批量的采购,要求的是快,对价格不敏感。

第三,建立穿透式供应链,以满足安全的需求。如果给世界500强企业做过供应商就会有感受。以苹果为例,它看供应链要看到四级——苹果的供应商要看到供应商的供应商,还要看到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,即必须要把供应链穿透看,否则订单接下来以后也不能交付。

“在非常长的供应链里,任何一个环节在ESG上出问题,都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声誉和品质。那么,对于传统的工业外贸生产企业而言,能不能把采购生态也建立起来,让国外买家看到自己的供应链,非常重要。”

第四,建立人机协作供应链,以满足信任的需求。B2B的生意是需要人的,B2B的生意是独有的人机协作的模式。现在,大量建立跨境B2B的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,在海外也有落地的团队,这些人就是用来面对面建立信任的。

“产研销一体化”是跨境B2B未来先进的商业模式:“中国的优质产业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,完成了‘产研’一体化,但苦于没有品牌,没办法摆脱基于成本的代工模式,给订单的获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。产研销一体化,即生产、研发、销售都在一个产业集群里玩层,甚至在单一企业主体里完成,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企业出现。”

结语 

很多营销专家说,品牌营销时代,企业的着力点已从“推广产品”转变为“经营客户关系”。我认为,不管是在什么时代,TO B品牌营销的职能并未发生变化,依旧是在为品牌和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契约关系,即帮助企业搭建信任体系,让客户全方位真正了解并信任你的企业,在数字化的加持和赋能下提升供应链的效率,来推动企业的交付效率和用户体验,最终推动品牌的高质量增长。

GroBoost致力于帮助B2B企业,实现由单纯的价格驱动增长转变为价值驱动增长,由流量驱动增长转变为人心驱动增长,最终推动企业海外业务真正高质量增长。 核心业务为:品牌定位共创、海外内容营销、网站SEO优化、广告营销(Google、Facebook、Bing、Yandex、Tiktok)、KOL/KOC红人营销、社交媒体运营、WordPress/Shopify独立站建站等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